我們常說要做好投資理財,卻很少正視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什么?投資理財的目標,第一保障消費,因為過去11年居民年均消費性支出增長6.53%;第二保障更好的消費,因為過去12年牛肉價格年均復合上漲8.18%,財富增速還得跑贏牛肉價格增速才行;第三,漫步人生路,要規劃長遠,慢慢變富。
而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正是關于存錢與理財這件事兒。
都5月了,客官你的錢袋子怎么樣了?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北上杭廣人均住戶存款超12萬元,其中,北京最高,人均存款超22萬元,上海人均存款超過17萬元,杭州、廣州人均存款均超過12萬元。
住戶存款: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儲蓄存款及通過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戶部門(由住戶和為其服務的非營利機構組成的部門)支配的存款。除了信用方式以外,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方式還包括保證金存款以及委托業務在銀行的沉淀資金。相對而言,住戶存款更能真實反映居民荷包的厚度。
看到這組數據,富二看了看荷包,又看了看富錢包,不得不深思,錢到底是存著好還是拿去理財好?
客官不妨看看這組數據:
4月大行紛紛下調1年期以上和大額存單利率。
央行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從實際情況看,工農中建交郵儲等國有銀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調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根據最新調研數據,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國金融機構新發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37%,較前一周下降10個基點。
關于物價與消費,我們看看這組數據,或許更能體會:
過去12年,牛肉的年復合上漲速度是8.18%,過去11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復合增長速度達6.53%。不做好理財,可能我們吃牛肉都得掂量掂量錢包厚度啦~
數據來源:農業部,國家統計局,截至2021-12-31
兩相比較下,一方面物價"溫和"上漲了,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調了。在當下,財富的保值增值僅靠儲蓄是不夠的,我們置身在這樣特殊的大環境下,財富的保值增值更需要仔細規劃、長久部署。
以往居民財富大都以投資不動產為主,其次從金融資產的分布來看,銀行存款、理財、公募基金、資管、信托是居民的主要選擇。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99.7%的家庭擁有金融資產,戶均金融資產64.9萬元,占家庭總資產的20.4%,占比較低。中國城鎮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分化程度更明顯;居民投資偏穩健,家庭無風險金融資產持有率高;高資產、高學歷家庭參與風險金融市場的意愿更強,金融資產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
數據來自:《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
隨著房地產的黃金時代遠去,中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標的,開始向金融資產轉移,其中,權益市場高收益高波動高彈性,成了中高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重要的選項。另一方面,投資者從過去剛兌型理財產品中大量釋放,不少穩健型投資者開始尋找新的穩定風格類產品。
普通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錢袋子,不讓資產縮水呢?歸根到底,提前做好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天底下唯一免費的午餐,這句話放在當下仍舊適用。
當前市場仍處于震動中,但市場經過前期的調整,估值已經相對便宜,與此同時,不少投資者的投資意愿也進入冷淡期。在冷淡期選擇投入,總好過在狂熱時跟風買入。都說選擇比努力重要,事實上,能在狂熱時冷靜,在冰點時理性也很重要。
具體如何做好資產配置?在前期的《圖說 | 投資太磨人,給你13個堅持下去的理由!》中,我們早已公布答案: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公募基金仍是非常好的資產配置選項。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近10年股票型基金總指數、偏股混合型指數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0.93%、12.43%,固收類資產的表現也不逞多讓,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指數、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為6.60%、7.36%。
拉長時間維度來看,公募基金的投資實力或許可以較好地滿足投資者跑贏通脹、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
注:文中提及的住戶存款數據來自第一財經統計自各省份城市及直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留言點贊 理財
客官你的資產配置是怎么樣的?對于存錢與理財是如何分配?歡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留言被精選且點贊數前10名的客官,富二將獎勵10元話費給到客官~!
(提示:請客官直接在本篇文章評論區留言回復哦,不要留手機號碼,獲獎后小編會在后臺通知大家的,屆時提供手機號碼即可~)
本活動有效期截至2022年5月20日17:00結束,最終解釋權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
了解更多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在投資前請投資者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凈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現虧損。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