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以來,指數與個股泥沙俱下,尤其是熱門賽道,可謂是遭受重創,“開門紅”也變成了“開門綠”,原本的期待變成了失望,不少投資者都表示很受傷。那么當市場出現大跌,該如何應對呢?
大多數時候,恐懼是來源于未知,所以還是要先來了解下,為何A股市場會開年大跌。一是美債收益率跳升,導致高估值品種“殺估值”,不僅是A股,納斯達克和港股科技股也普遍受挫。二是機構的調倉,在增量資金不足的背景下,部分存量資金恐慌性調倉至前期超跌的低估值板塊;疊加春節將至,也有部分資金選擇兌現收益。三是政策穩增長信號雖已明確,但市場對于“穩增長”路徑、“寬信用”力度依然存疑。而從歷史看,政策底往往領先于市場底,所以未來也是“曙光在望”。
? 首先,股票市場短期是個投票機,長期卻是個稱重機。從短期看,受到資金面、政策面、消息面的影響,價格會有波動,市場會有瘋狂、恐懼,但從長期看,價格依然取決于價值,取決于盈利。所以說,要客觀地看待波動,就像硬幣的兩面,既可能是風險,也可能是機遇。而從當前看,目前全A股PE中位數位于2010年以來的38%分位,水位較低,另外,從股債性價比的天平看,目前仍偏向于股票類資產,所以綜合而言,A股市場依然可為,不用特別悲觀,大的調整反而會是好的布局機會。
圖1:全A股PE中位數仍位于歷史低位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5
? 其次,當市場大跌時,很多投資人會很疑惑,“為什么基金經理不逃頂?”但實際上,精準擇時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根據上交所的統計,2016-2019年三年時間里,無論是機構投資者、公司法人投資者,還是大、小散戶,擇時收益都為負,所以說,精準擇時是很難的。相反,基金經理的核心收益來源其實是選股,所謂賺“認知范圍里的錢”,基金經理正是秉承專業的投資態度,努力在自己的能力圈里為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價值。
表1:上交所各類散戶、機構投資者、公司法人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對比
資料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注:數據為2016/01-2019/06單個賬戶年化收益
? 再者,應對大跌,要有好的心態,不要在低谷時轉身離開。事實上,不僅是我們,不少投資大師也同樣有過碰壁的遭遇,不妨來看看他們是怎么看待大跌的。其中,巴菲特認為,股價終會反映公司內在價值,即使重倉股暴跌,因為堅信公司的投資價值,所以也會平靜面對;彼得·林奇認為,暴跌是賺大錢的好機會,巨大的財富往往就是在股市大跌中才有機會賺到;而達里奧認為,要保持鎮定,不要隨意拋售,屈服于內心的恐懼不是個明智的決定,也許需要“越跌越買”。
最后,就最近的市場,分享一句投資格言,“閃電劈下來的時候,你最好在場”,因為只有手握部分籌碼,下跌之際你才有動力繼續去攤薄成本,反轉之后你才有勇氣去緊隨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