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我國出口數據同比轉負,2月以來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 )正式跌破千點大關,上海、廣州等全國各港口密集上演“空箱裝”大戲,讓全市場對于中國外貿的討論不絕于耳。但同時,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消退,1-2月最新出口數據平穩開局,又讓市場對外貿韌性有所期待。那么全球需求疲軟周期下,我國最新出口數據有哪些亮點?歐美的短期需求仍然堅挺嗎?
集裝箱空箱≠外貿熄火:結構性產能過剩,遇上全球需求放緩
據新聞報道,2月以來全國集裝箱空置量達到了500萬標準箱(TEU),是疫情前同期的兩倍,與2021年“一箱難求”的盛況大相徑庭。這背后,一方面是全球貿易增速放緩導致需求收縮;但另一方面,從行業中觀而言,在2021年狂熱的海運價格暴漲期間,全球新交付的集裝箱數量亦創下了新的記錄,生產了超過700萬TEU的集裝箱,是常規年份的近3倍,這就導致全球海運需求從高位一下回歸到正常水平,空箱大量堆積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變得尤為明顯。
中國出口的真相:“西邊不亮東邊亮”東盟、日韓保持高增
盡管出口承壓正成為今年全球經濟體的共同痛點,但據海關統計,我國今年前2個月出口仍保持相對平穩,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規模還創下了歷史同期新高。其中,結構上1-2月我國對東盟、日本和韓國分別出口5700億元、1835.6億元和165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9%、6.7%和10.2%,東盟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4%),對其出口同比增長7.5%,較上月進一步提高2.3個百分點,這或與國內工業生產恢復帶動東亞、東盟國家協同供給出口的回升有關。歐美方面,我國出口確實呈現下降趨勢,對歐盟和美國出口跌幅分別為-5%和-15.2%,但整體來看2022年前2個月我國對歐盟、美國出口分別增長21.4%和11.1%,2021年更是雙雙增長超過50%,較高基數下同比僅小幅回落1個百分點,仍然彰顯了我國在疫情時代積累的“供應鏈優勢”。
今年出口壓力陡升是不爭事實,但“高附加值+新能源”結構性亮點仍存
盡管今年而言,我國出口增速依舊面臨來自量與價兩個方面的壓力,但長期來看,受益于“全產業鏈優勢+全球減碳背景”,我國出口仍有結構性亮點。根據2022年出口商品種類來看,得益于我國全產業鏈優勢,基礎工業產品表現突出,按HS分類,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出口占比最高,達41.93%,其中機電(手機、通用機械、自動數據處理、家用電器)等高附加值商品在1-2月出口增速中回升明顯。同時,新能源電車等低碳產品出口逐年改善,2022年增速均超60%,成為推動出口增長的新動能。因此,盡管歐美消費大國未來幾年的需求大概率萎縮,對應我國的外貿形勢較為嚴峻,但中國作為“供應鏈優勢+體量大”的生產國仍或受益于“脂肪厚”而更容易在嚴冬中存活下來。
了解更多
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在投資前請投資者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凈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現虧損.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一定盈利, 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